快捷导航

常识成语典故——五里三相2024/7/5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2|回复: 0
发表于 2024-7-5 12:08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五里三相


  【典故】指县城西葛岗镇相距5里左右的东空桑村、西空桑村、晁村3个村里分布着3位丞相(或相当于丞相级别)的坟冢。他们分别是出生且安葬于此的商宰相伊尹、汉大司农楼望及汉御史大夫晁错。君君词典的具体问题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,也有业内领域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,值得您的信赖!

  伊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被后世尊为元圣(第一个圣人)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、帝王的老师、中华厨祖。以"治大国者若烹小鲜"的炒菜治国论获得商汤的赞赏,历佐商汤及其两个儿子外丙、仲壬还有孙子太甲、沃丁三代五朝。

  楼望(21~101),字次子,东汉陈留雍丘(今葛岗镇东空桑村)人,经学家。幼时学习《严氏春秋》,以品德高洁著称乡里。光武帝建武年间,赵王刘栩喜好经学,派遣使者携带玉器、布帛,想拜楼望为师,楼望拒不接受。后来任职郡功曹。汉明帝永平初年(58~75年)任侍中、越骑校尉,并允许他人省内为汉明帝讲解《春秋》。汉明帝永平十六年(73年),迁大司农。永平十八年,受恩泽担任太常。汉章帝建初五年(80年),因事获罪,被贬为太中大夫,后来又贬为中郎将。他虽身处高官,但却诲人不倦,世称儒宗,其弟子有9000多人。汉和帝永元十三年(101年)80岁时在任上去世,有数千门生为其送葬。

  晁错以能言善辩著称,汉景帝时授之御史大夫,著有《论贵粟疏》《言兵事书》《说景帝前削藩书》《募民徏塞下书》等多部著作,后为加强中央集权,提出削藩的政策,引起诸侯不满,加上景帝优柔寡断,酿出"七国之乱"的大祸。为应对各诸侯国提出"清君侧,诛晁错"口号,被腰斩于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个人留言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这个不能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关于我们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乐游四方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    ( 闽ICP备2023009016号-6 )